《南昌工程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践行体育育人使命打造铸魂育人阵地

——我校积极探索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新模式
   期次:第490期   作者:○体育教学部贺鑫森   查看:207   


为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近日,我校第七届大学生体育文化节暨“校园乐跑”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采用点面结合方式:点上,通过“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展现了学校在推进“一院一品”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成果。面上,依托“校园乐跑”项目的发布,推动校园慢跑、健步走打卡等形式的推广。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重视体育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学校体育工作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协调联动的发展新思路。并在体育教学、群众体育、运动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高校体育立德树人新形式

“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既是党对新时代如何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所提出的明确方向,也是走入新时代的高校体育如何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遵循。近年来,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工作与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与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与新时代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

通过推行《南昌工程学院体育教育教学提升计划(2019-2022)》,将传统的单一体育课程分为体育俱乐部制选项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课、保健课、通识选修课等四种形式。同时,还将课外锻炼、群体竞赛等纳入教学环节与考核环节。从而,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立体式”育人。通过在体育课程中增加“耐力练习不少于30%、素质锻炼项目占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少于30%”等身体素质练习要求,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的提升。经过几年的体育教学改革探索,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已由2016年的69.14%,提高到2019年的88.89%。

针对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学校还积极进行体育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和数字化运动校园建设。三年来,共完成《大学体育》《大众健美操》《大学篮球》三门在线课程建设,其中《大学体育》被认定为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成为江西省内高校跨校选课课程。与此同时,针对疫情下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完成了8门课程的61个运动技术教学微视频制作,制作完成二维码在体育教学部“运动南工”公众号和各运动场所发布,为学生课外学习和自主锻炼提供技术指导。

大力推动阳光体育运动

创新校园全民健身活动新载体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全面的健康离不开全民共同参与的健身。因此,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不仅在于体育教学的加强,还在于建立惠及全体教师与学生的全民健身体系。学校通过将阳光体育运动会、大学生体育文化节、学院特色体育活动和师生体育社团活动相结合,不仅浓厚了校园体育的文化氛围,还调动了学生、教工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每年开展全年性的阳光体育运动会和大学生体育文化节,共设置了6项大型的全校性体育竞赛、6-8项小型多样体育竞赛。以校大学生体育协会为龙头的体育社团每年开展专项体育活动和技能培训。从而做到校园月月有竞赛,周周有活动。2020年,学校引入了“步道乐跑”APP工具软件,通过在校园范围内采用定向跑步打卡的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时间随时、随地开展户外跑步健身运动,进一步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锻炼习惯。

另外,学校还成立了足、篮、气排、乒、羽、桥牌六个教工体育协会,每年开展教工体育竞赛 3 项(一般是气排球、羽毛球和校运会),积极组织参加全省教职工和高新区职工体育竞赛,2019 年高新区第五届职工运动会中,气排球获得第一名,网球男子双打获得第二名,羽毛球团体获得第三名,羽毛球女子单打获得第二名,2019年江西省大中小学教职工气排球比赛第一名。

积极探索“一校多品”

开拓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新局面

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新局面。不仅对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还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2012年以来,学校体育教学部通过充分发挥各学院、学生社团的作用,搭建了学院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平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各学院进行传播和推广,吸引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学校逐渐探索出民族传统体育“一校多品”的新局面。一些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项目。例如,外国语学院形成了“竹竿舞”特色项目、人文与艺术学院形成了太极扇特色项目、信息工程学院形成了太极拳特色项目、工商管理学院形成了太极柔力球特色项目以及多学院开展舞龙项目等。截止到2018年底,学校共有8个学院开展了民族传统特色体育项目活动,每年参与活动的学生累积达近万人。与此同时,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逐渐被大众媒体所关注。中国青年网江西频道、江西青年网、南昌日报、江西卫视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活动开展情况。

通过充分发挥学院的主观能动性,传播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学院特色体育文化。通过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逐渐培养了一支支具有能独立开展特色项目活动的学生骨干队伍,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了项目的受众主体。通过加强院系、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地拓展了项目开展空间。通过交流,共同提高了参与项目的技能水平。通过加大活动开展的宣传力度,丰富了项目文化的内涵,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各学院在培育自身项目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学院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支持。有的学院还组织了学生参加其他学院的项目学习,参加其他学院的比赛和活动展示,这些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活动更深入地开展,还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更广泛地开展。全面加强运动队建设构建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新体系在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大众基础的同时,学校还通过大力加强运动队建设,重点打造了 3 支在省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运动队。进而探索出了一套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新体系。

2016-2019年间,学校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稳步提升:共获得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前八名29项(其中前三名8项),获得全省大学生体育比赛前四名94项(其中第一名 25 项),多个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承办了省级以上体育比赛16项(其中全国高校比赛1项),多次被组委会授予“特别贡献奖”和“最佳赛区奖”;2010 年被省教育厅评为“阳光体育先进单位”,2018 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竞技体育“贡献奖”称号;校篮球、桥牌、游泳、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队也在全省大学生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校男子篮球队多次获得江西省大学生篮球比赛甲组冠军,并4次代表江西高校参加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全国总决赛,最高获得第四名;校桥牌队在201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女子团体第二名、全国桥牌青年团体赛第四名;校排球队2018年获得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男子排球比赛冠军;校游泳队在江西省第 14 和 15 届运动会获得金牌 9 枚、银牌17枚、铜牌14枚。


南昌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004次访问,全刊已有302186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