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水 润 南 工
共 话 成 长

——金志农校长作客“校长面对面”共话成长成才
   期次:第490期      查看:134   


编者按:很多人会问到底什么是成长?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在《辞海》当中是这样解释的:长大,长成;向成熟的方向发展。成长就是改变,改变的方式有很多。有人不断受挫反而越挫越勇,有人一击就倒愈加颓废,有人在失败与成功间寻找平衡。成长亦是不变,坚持心中所坚信的目标,坚持初心不改,这就是成长。11月27日上午,我校“水润南工·共话成长”校长面对面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校长金志农与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话成长成才。本报整理部分访谈内容,以飨读者。主持人:金校长,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对于刚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在学业规划上,您会给予什么样的建议?

金志农:我想起了 1979 年,当时我刚迈进大学校门时,也很茫然,不知道读大学是为了什么,一时失去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时读完大学,国家就会分配工作。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教育,我才慢慢清晰了自己的目标。因为当年有“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读书,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读书”这句话,大家都立志为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当年我也就在内心里牢牢地定下了这个目标,为此坚守到如今,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遭遇逆境,这个坚守从来没有改变过。我希望,同学们刚入校的时候能立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主持人:您认为大学生最应该培养怎样的品格与品质?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是“全才”还是“专才”?

金志农:大学四年非常短暂,在入学的时候一定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德”是根本,“德不 全 ,才 无用。”为此,我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一定要注重塑造自己的 人 格 ,修炼自己的品格。对于是“全才”还是“专才”要看阶段。刚入学的大学 生 ,首 先 要 学 好 自 己 的 专业。“全才”虽好,但不是谁都可以达到的,也不是你们现阶段一定要达到的。学校的条件非常好,虽然我们学校以工学为主,但是人文艺术学科也占到15%以上。所以我希望大家利用好这四年,在学习好自己专业的前提下,利用第二课堂和课余时间,工科的学生学一点文史哲,文科的学生也可以多了解一些工科的知识,这样为做好“专才”的前提下努力做好“全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前提是在大学期间绝对不要荒废学业。

主持人:您在人工林生态、生态经济学等专业上研究颇深,特别是在香料樟树种植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在江西,樟树是省树,也是江西人心中的“风水树”和“神树”。在江西也有这样一句话:“有村必有樟,无樟不成村”。植樟、爱樟、护樟是江西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请您结合自身的学习、科研及工作经历谈一谈“育树”与“育人”、“兴趣爱好”与“科学研究”、“耕耘”与“收获”的关系?

金志农:截止目前,我发表的学术论文多是林学方面的,出版的书多是鄱阳湖区域生态方面的,发表了大概五百万字的译著是生态经济学方面的,参与或者主持编写的十几本教材是计算机方面。我读本科时以专为主,随着年纪增长和工作原因,专业的边界在逐渐消失,知识在融会贯通。我研究樟树大约 10 年了,原来研究过杨树、金边瑞香和鹅掌楸,之所以转向研究樟树,是经过20多年科研积累后才幡然觉醒的,才真切体会到科研必须与所在区域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樟树是我们的省树,在江西农村几乎成为一种图腾。它不单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树种,在产业上也有十分重要,她是一种很好的天然香料树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海路中,江西省的主要产品有景德镇的瓷器;在陆路中,江西有茶叶和香料两个产品。由此可见,天然香料在我省的产业发展历史上是具有一定地位的。我认为,科研的目的就应该是为了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而促进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发表论文。做科研很苦,也很累,真有点“为伊使得人憔悴”的感觉。但是,做科研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一种爱好,而不仅仅是一种任务。只有这样,才不会觉得科研很苦。其实,读书也是很苦的,俗话说读书就是“苦行僧”嘛。但是,同学们在大学读书时也要想办法把苦变成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你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如果你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知识,而不是做“低头族”,我相信,在积累了四年之后,当你毕业的时候,你会一定会觉得知识增长了,才干增加了,人也充满智慧了,那时你一定会说:上大学虽然苦,但乐在其中。

主持人:常有人把大学比作“象牙塔”,认为学校实用性课程更多、而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课程相对要少。一到毕业季就有学生会感到就业难,“考证”“考研”“考公”似乎已成为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有些同学认为这样是“最有面子”的选择,有些学生则是“盲从”,甚至有的同学“逃避就业”。您觉得同学们应该为就业做好哪些充分的准备?

金志农:这也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知识永恒是无价的,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可以在社会上作出更大贡献。人生中,每个阶段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要先把自己的终生目标确定好,在每一个阶段里做好现阶段的事情。在规划自己人生时不仅要有远期目标,还要有近期计划。人生的平台不一样,每个人将来走向社会的起点也不一样,那么他的终点肯定就不一样。主持人:我们常说: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万里也有源。您从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不同的单位从事科研、管理、高校育人工作,这几十年工作经历,在奋斗与钻研、执着与坚守中,在“变”与“不变”中,您回首来路,有没有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事情?

金志农:这让我回忆起90年代一个科学院的老专家、老教授,他问我有什么愿望。我说我有两个愿望。第一是每天 7 点钟能看新闻联播,第二是能有一个小小的书房。同学们可能很疑惑,这怎么能叫愿望呢?可在那时,这两件事很难做到。我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 10 点钟下班。因此,7点的联播看不到。同学们可能会问,是不是工作压力很大呢?我坦率地说,我当年在科学院的时候没有任何工作压力,没有任何一个指标需要完成。这就是人对事业的一份追求。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一份事业心,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职业。什么是职业?职业就是给多少薪水做多少事。什么叫事业?事业就是不管给多少薪水,我都愿意为它奋斗终生。在逆境的时候,我就找事做。每天早晨4点钟爬起来做翻译。所以我的五百万字的译著中,80%的字是早晨四点钟到八点钟之间完成的。把工作当成事业,就会很投入。

主持人:您2013年来我校工作,直到至今,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13 年,我校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您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些成绩背后的一些故事吗?

金志农:先分享一个故事。2017年我们学校在参加全国高校审核评估时,第一批全省 6 个参评对象中,新建本科就我们学校一所,其他都是老牌本科院校;2018年,学校申请硕士授权单位,当年全省有6个高校PK,但只有一个名额。面对这两件事关学校发展的关键事的时候,我们的确做到了精益求精。就说审核评估的材料的撰写吧。我和汪荣有副校长带领一个团队打磨申报材料,申报材料至少反复改了 9 次。每次修改时都投到屏幕上去,然后一字一句地过,有问题立马改。有一次改材料后,我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这个小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后来,我们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个结果来之不易,整个过程也很艰辛,是很多老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换来的。我再给大家讲其中的一个故事。硕士授权单位的申报指标中有一个指标是“博士比”,也就是在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要达到 25%以上。我记得 2013 年全校只有 65 个博士,全校 1000 个教师,博士比只有 6.5%,离 25%差得非常远。学校领导班子抱着提升办学层次的信念,很快启动了“双百博士计划”和“千万元平台支持计划”。在这两个计划的推动下,2018 年,我们学校成为6 所参评高校中的博士比最高,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最多的高校,进而也成为当年江西唯一申硕成功的高校。这件事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说到学校未来的发展,我觉得南工人有两个梦,大的是中国梦,叫复兴梦、强国梦;另一个是学校的梦,那就是“升大梦”和“升博梦”。我们还不是博士授权单位,我们的校名还不叫“大学”。今年,党代会已经明确提出了一个口号:“十四五”期间更名升大。我希望在任职期间,能够和大家一起共同打拼、努力,为圆好这几个梦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金校长,同学们应该如何在学校里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呢?

金志农:大学的优势是学习资源丰富。同学们一定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专业,培养好专业素养,然后去获取和专业相关的资源。同学们可能认为现在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我认为知识是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生活知识、休闲知识。你们看了很多可能是生活知识和休闲知识。比如,同样一本杂志,水利学报和服装杂志。这两本杂志。哪一本杂志对你的专业更有好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把头抬起来,多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在这方面打牢基础,你才能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

谢谢大家!

南昌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007次访问,全刊已有302188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