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 时 代 高 校 思 政 课 实 践 教 学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五强三化”立体课堂教学改革侧记
   期次:第492期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程宇昌  许金华   查看:187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争端纷争不断、社会思潮多元并存且相互激荡。面对复杂形势,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做好自己的事,为国育好才、育好人、上好思政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长期以来,各高校对思政课理论教学重视有加、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存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覆盖面不广、抓手不强、指导不力、体系不全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怎样才能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我校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五强三化”立体课堂,“五强”,即“强魂、强本、强基、强志、强体”,“三化”,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空间立体化、形式内容多样化和主体多元化”,理直气壮地开展好思政课实践教学。

开展“紧跟党走”主题教学,不断激发理论学习热情,强思想之魂。

自2018年起,学校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课前 5 分钟,开展“紧跟党走”主题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全校师生形成重理论、爱理论、学理论的热潮。教学紧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脚步、内容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书记走到哪里、“紧跟党走”主题教学就讲到哪里,亦步亦趋。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批示和重要论述等重要精神及时传达,在第一时间内,将党的声音传达好、宣传好、讲解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主题教学是教师先学,学深学透,认真备课,做到上课有备课、有讲稿、有 PPT。通过教师的先学、深学、研学和领学,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相结合,同时,用“学习强国”APP 辅助教学,实学严抓,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情,牢树“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夯实青年大学生思想的理论根基。用理论思想、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之魂。

开展“红色家书”“抗疫家书”诵读教学,不断厚植家国情怀,强家国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8年起,学校积极开展“红色家书”诵读教学,传承红色经典,在“红色家书”中悟初心使命,用“红色家书”文化夯实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根基。该校将“红色家书”诵读教学写入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教学大纲,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内容之一,制定诵读细则、安排诵读场地,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将“红色家书”诵读活动落到实处,“红色家书”诵读活动,做到人人参加、人人诵读。

在诵读教学中,编著《红色家书》诵读文本,细化诵读教学,形成“红色家书”诵读教学“七个一”,即分一个小组教学,每组 5-6 人;下载一首诵读背景音乐;背诵一篇红色家书;统一诵读服装;录制一个诵读视频;参加一次现场考核;写一封家书。分工合作、背诵式诵读。通过“七个一”诵读教学安排,实现课前有训练、有彩排,课中有学习,课后有作业。

2020年,一场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指示精神,南昌工程学院思政课教师们,创新性将“红色家书”诵读教学搬上线上,开展以“抗疫家书”诵读教学。在“抗疫家书”诵读教学中,青年大学生们着正装、面对视频摄像头有感情地诵读,通过下载诵读背景音乐、拍摄诵读视频、剪辑制作视频作业、书写诵读心得等一系列线上实践活动,了解最美“逆”行人背后故事,用心、用情、用爱感受最“美”逆行人的家国情怀,不断丰富线上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从线下到线上,从“云端”到“立体”,不断周正青年大学生的人格,不断弘扬家国情怀,用红色文化、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根基之本。

开展“八一起义”纪念馆等情景教学,不断弘扬革命传统,强传统之基。

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以省内革命文化资源为对象,积极开展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为载体的情景教学,组织青年大学生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听革命故事,零距离触摸共和国的历史,感知革命峥嵘岁月,在情境实地,以鲜活的革命英雄故事、具体的人物形象和忠诚的革命信仰教育人、影响人,丰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以革命理想激发青年大学生树崇高理想信仰、以革命忠诚锤炼青年大学的初心使命、以革命精神铸就青年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奋斗意志,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原动力。

在教学中,同学们集体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群雕前,肃立鞠躬,追思缅怀,瞻仰致敬。同时,大家集体诵读“红色家书”,在诵读中,进一步体悟革命意志、革命情怀和革命精神。在参观中,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大家重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中“南昌起义”内容,实地感知革命先烈的革命信仰和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升华自己的家国情怀,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用革命文化、强青年大学生思想传统之基。

开展“全国模范人物”示范教学,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强报国之志。

学校以“模范人物”为楷模,不断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宽度与厚度。学校先后邀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获得者伍学花夫妇和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模、全国一级英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勇琦等走进学校思政课堂,进行示范教学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模范人物的亲身讲述,走进劳模故事,学习劳模精神,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和引领性,激发青年大学生“尊模范、学模范、做模范”的集体热情。

学校将劳模精神融通于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思践行、知行合一。在向劳模学习中,树立爱岗敬业的主体意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一行、象一行、精一行,勤于劳动、努力工作,创造性劳动、创新性劳动,不断激发自身活力和创造力,勇于时代担当,在向模范学习看齐中,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用劳模文化、强青年大学生报国之志。

开展“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教学,不断加强爱国主义,强精神之体。

“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教学,以“八个统一”为指导,学校通过声光影电的形式,将一个个历史故事、伟大人物、革命英雄、爱国人士等再现荧屏,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开天辟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南京!南京!》《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将爱国主义深深烙印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里,不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影响人、教育人,不断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搜集相应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影片,针对影片剧情并结合教材主要知识点,精心设计“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教学的观影作业,形成“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教学作业题库,形成“一课一影、一影一学”,实现爱国影片教学全校学生全覆盖,人人观影、人人作业。通过“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教学,使得一个个革命先烈故事鲜活起来、一件件历史主题清晰再现,使得青年大学生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加直观、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历史逻辑,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之体。

“五强”寓于“三化”,实现“五强三化”立体课堂助推“三全育人”。

学校将“五强”寓教于“三化”之中,即空间立体化、形式内容多样化和主体多元化。通过“三化”的立体性、多样性和多元化,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立体教育空间,形成实践教学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的合一,初步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空间立体化。即将思政课教学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建构于空间立体。青年大学生通过线上和课外的视频诵读、提交作业、撰写抗疫家信等方式,延伸拓展了线上和课外实践教学空间,在“云端”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课堂,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空间立体化,从而,助推“三全育人”之全过程育人。

形式内容多样化。在形式方面,“五强”实践教学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有讲解、诵读、实地参观、人物示范、影片等,实现多样化教学的同频共振。在内容方面,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劳模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同文化的交叉渗透、浸润。在学习方式方面,学生有听、读、看、写、背。在授课形式方面,有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使青年大学生课内课外都“忙”起来,在根本上,扭转了思政课“课内忙、课外闲”的历史局面,从而,助推“三全育人”之全方位育人。

主体多元化,即教师、劳模和家长的教育主体多元化,实现家校合力和“三全育人”思想。学生手写一封传统家书,并邮寄给父母,汇报心得体会,让父母了解自己孩子思想情况和在校表现,汇聚家校合力。同时,劳模人物走进思政课堂,推动思政课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实现教师主导、劳模示范、家长督促的教育主体的多元化,促使思想教育向人文素质教育转变,立德树人,从而,助推“三全育人”之全员育人。

南昌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616次访问,全刊已有3021169次访问